关闭

省直

县(区)

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首页>>领导之窗>>领导讲话

在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5滚球网站   2015-07-15 12:36:00   来源:365滚球网站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青山

(2015年7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近年来关于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总结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查找问题和不足,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明确任务,进一步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有效开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做好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当前,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并发,历史性地聚集到一起,深刻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仅从教育行业来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有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的许多地方、学校如火如荼地推广和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次,做好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列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专章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十个重大项目之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加强和做好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条件保障。
       第三,做好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是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成效显著。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四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育装备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专门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四室装备”、“薄改工程”等重大项目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此项工作在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呈现出“城市优于农村、小学优于初中、初中优于高中”的特点:一些地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观念落后,对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特点认识不足,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程度不够、水平不高;一些地方、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多媒体设备少而且陈旧,网络带宽也不够,有的甚至不能满足正常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更谈不上与学科教学融合;许多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不愿应用、不想应用、不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影响了信息化在教学一线的推广。
       二、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
       1.要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在建、配、管、用等方面下功夫。教育技术装备是基础办学条件,是教学基本保障,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装备的标准化,就没有学校的标准化;没有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各县(市)、区教育局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做好装备工作,发挥保障作用。
       要以落实我省“全面改薄”项目为抓手,推进全市中小学校的实验室及功能教室建设。各级装备管理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认真配合省教育厅做好“全面改薄”和学前教育推进计划中有关装备项目的实施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要全面加快教育教学设备的标准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以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为契机,对于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等,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进行配备,达到“保基本、保底线”的要求。同时,要发挥好装备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和作用,继续按照“三通两平台”的战略部署,积极配合做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突出教学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级教育技术管理部门和各中小学要重视抓好装备的教学应用,深入开展好实验教学优质课、自制教具和学生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引导教师和学生上齐上好实验课程,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动手动脑进行科学探究,从小培养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成建制的农村中小学要配齐体音美、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
       要认真开展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评估工作。2012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吉林省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评估细则》,对中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教室的建、配、管、用都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细则》确定的评估内容是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基础,是学校应具备的基本办学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鼓励学校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
       2.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建好“三通两平台”。
       20129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即:要有一定的多媒体教室,有一定的备课装置和基础条件,教师经过培训后能使用自己的终端配置利用网上资源备课上课。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指,已实现宽带接入的学校不断建设与完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优质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教学、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学习人人通”是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网络学习和交流的基础平台,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形成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中。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的良性互动。为此,要抓紧建设教育资源中心,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将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为教育决策和应用提供支持服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计划建设20个管理平台,目前有些已经开始部署应用,例如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平台。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要“通”,就是要实现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校内通,形成“信息孤岛”,不仅重复投资,造成浪费,还不能发挥网络的优势,无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效益。
       为此,要统筹规划全市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学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规律,在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明确责任、落实分工、有序推进。学校内部的教学环境建设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负责,全市网络及平台建设由市里统筹部署、协调推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价格较低、网速较高的运营商作为全市教育系统统一的宽带接入提供商。要与运营商签订实质性协议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各个县(市)、区有多少所,接入的带宽要求是什么,流量费标准是多少。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争全市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宽带接入费用由财政投入。
       最近,教育部制定下发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鼓励各级教育部门在全国信息系统的统一开放接口下,自主开发适合自身管理需要的功能模块和扩展系统。针对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部提出建立各级教育资源平台共建共享的机制。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计划在市教育学院五楼建设全市教育网络平台。今年3月,市发改委已正式批准立项,投资额度为1360万元。平台建成后,将向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免费开放。
       3.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在信息化社会必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目前,我市具有信息技术应用基本能力的教师仅占全体教师的10%左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质量的问题之一。
       要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要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课件和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示范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纵深发展。
       要推进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完善制度、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采取网络在线培训模式,以减轻以往“课堂培训”带来的经济负担。要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培训平台,让教师实现网络在线学习、在线测评。要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实验室,让教师现场实践,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让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将通过考评的方式确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要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总结推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并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措施,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同时加快组建信息技术应用专家组,指导和带领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三、加强管理,确保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取得实效
       第一,要加强领导。市教育局在继续发挥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成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做好全员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是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主体,校长是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第一责任人。各地、各学校要相应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人员分工,强化责任落实。
       第二,要完善机制。市教育局正在与市编办协调,准备将四平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四平市教育信息中心)更名为“四平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管理,以及全市教育信息的采集、发布、宣传、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第三,要强化督导。市教育局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纳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随机督导、专项督导。各地要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组织措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自查。同时,要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等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各中小学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加强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365滚球网站) [纠错]